論文提要內容:
每一種思想文化的產生,都是依據、順應該社會的政治、經濟之狀況而發展,而每一種思想文化,亦可能蘊育出一種特殊的軍事思想,本文即是依據此種邏輯與脈絡,析探、研究先秦以迄兩漢陰陽軍事思想。
誠如周朝的創建是「小邦周」經過了無數次的戰役,才戰勝「大國殷」,此或是《周易》軍事思想產生最佳的素材或背景。再者,《周易》是植根於陰陽,因此,《周易》之變易軍事辯證思維與剛柔軍事辯證思維可轉換為戰略上之奇正、虛實陰陽軍事思想。
道家《老子》八十一章全文中即有二十七章與戰略思想有密切關聯,其特有的陰柔軍事思想如「不以兵強天下」、「以奇用兵」、「不爭」、「虛靜」、「慈」戰論等等,形成其「重陰輕陽」、「以柔克剛」、「以弱勝強」與「謹慎用兵」戰略特質。
陰陽家運用天象、曆算、音律、陰陽五行、望氣候星、龜策禨祥等陰陽術數專長,或能影響戰爭之勝敗。姑不論其功效是正面或是負面,然從先秦以迄兩漢,陰陽術數對軍事作戰均發生極大的影響力。
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兵書略》將兵家分類為兵權謀家、兵形勢家、兵陰陽家及兵技巧家等四個派別。而各派別均蘊含陰陽術數軍事思想,惟若能「極數知變而不詭俗,斯深於術數者」,則能全般性地掌握戰爭的決定因素,以達致勝戰目的。
雜家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受先秦陰陽思想影響甚深,亦有完整之陰陽軍事思想體系,其將前代兵學思想予以融合貫通,並將儒、墨、道、法、陰陽等之哲學、政治思想,內蘊、轉化為其兵學思想。
黃老思想產生於戰國時期,因其吸收道、法、陰陽等各家學說精華,以致形成兼具軍事、政治與哲學性質的黃老學,此一思想並盛行於西漢成為黃老之治。黃老學面對新時代、新政權以及殘酷的戰爭環境,以「作爭」的尊陽卑陰軍事思想圓融替代老子的陰柔「不爭」軍事思想。
司馬遷通識兵書,胸懷韜略亦善於描寫戰爭景況,而《史記》受易、老陰陽思想影響極深,亦瞭解兵凶戰危的可怕,其最終之軍事思想是「慎重兵事」反對戰爭。
本文為求單純與精確化,以研究「陰陽」軍事思想為主軸與重點,惟陰陽術數實際運用於軍事戰爭時,五行亦可能伴隨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則本論文亦將五行納入考量與運用,並不排斥。
然而,最高的戰略指導應是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及「少殺伐」。固然戰爭的手段是殘忍的,其本質應是仁慈的,研究兵略的目的應是以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為主,絶非以戰勝與殺戮為唯一的選擇與目的,此亦為撰寫本文的目的。
關鍵字:先秦 兩漢 陰陽 五行 周易 老子 陰陽家 兵家 黃老 軍事 思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